大乘起信论

大乘起信论

作者: 马鸣

佛教经典。马鸣菩萨造。有二译。旧译者为梁之真谛,一卷,新译者为唐之实叉难陀,二卷。说如来藏缘起之理。近代许多学者认定它是南北朝后期中国人托名之作。该书提出的“心性本觉,妄念所蔽”的命题,对中国佛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。传统印度佛学主张“心性本净,客尘所染”,即认为佛性要经过累世修行证得佛果之后才能有,众生本身先天不具有佛性,因而凡人成佛须依靠外在的力量。“心性本觉,妄念所蔽”的含义则是,一切众生本来就具有佛性,只不过先天的佛性被俗世的“妄念”遮盖了起来。由于佛性本有,因而就可以依靠自身的觉悟把“妄念”去掉,使本来觉悟的心性显现出来,从而成佛。于是佛教修行的重点就在于促使众生自我觉悟,获得解脱的途径,即在于内心修养。该书提出,只要深信佛性和佛法僧三宝、修持六度,就能获得解脱,而不需累世修行,不需依靠外力。“心性本觉”的观点为后来中国式佛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。这本书也一直被作为大乘佛教的入门书。

2.64 万字

成书年代:

最近更新:2022-07-07

作者简介
马鸣
马鸣的照片

马鸣菩萨(梵语:अश्वघोष,Aśvaghoṣa,?-?),音译阿湿缚窭沙,大约生活在西元二世纪或更早,佛教僧侣,在说一切有部出家,经常被归为譬喻师一派,为古印度佛教宗师、诗人、剧作家。在杂密中,以乘白马之白衣大士形象成为密教本尊;在天台宗、禅宗及华严宗等,被推崇为佛教第十二代祖师。对汉传佛教有深远影响的《大乘起信论》,隋朝时开始托名为马鸣所作。

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